• 孙奇逢年谱

    (公元1584年)孙奇逢生

    容城属直隶保定府孙奇逢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,父亲为官清正,为乡人所称。

    (公元1598年)14岁

    孙奇逢在少年时就志向非凡,十四岁入邑庠,谒杨尚宝,被问道“设在围城中,内无粮刍,外无救援,当如之何?”孙奇逢朗声答道“效死勿去”,杨尚宝料定此子日后必有大成

    (公元1601年)17岁

    十七岁登万历庚子年京兆榜,与定兴鹿善继相识,一见如故。论学之余,彼此“以圣贤相期勉”。

    (公元1606年)22岁

    赴京应试,途中闻父亲过世,随即弃考归乡。一准古制,服丧服,筑室墓旁,为父亲守丧三年。偏偏祸不单行,三年期过又遭母丧,孙奇逢心伤之余,一仍父礼,为母亲服丧三年。孙奇逢的“倚庐六载”,乡里提及,每每称颂不已。

    天启四年(公元1624年)40岁

    明朝天启年间,魏忠贤把持朝政。杨涟、左光斗、魏大中、周顺昌、黄尊素等人先后下狱。孙奇逢与鹿正(鹿善继父)、张果中等人倡义醵金营救,安顿诸人子弟,并函请督师山海关的蓟辽总督孙承宗“以军事疏请入见”,对魏忠贤施以威慑。一时义声震动儒林,誉为“范阳三烈士”。那时,鹿善继以主事身份辅助大学士孙承宗军事。奇逢就给孙承宗上书,以大义相责问,请求孙承宗紧急上疏搭救。孙承宗,准备借入朝觐见皇帝当面陈说求情,计谋未成而光斗等已经死于东厂监狱中。魏忠贤诬陷光斗等贪污巨大,严格追查他们的家属。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、新城张果中筹集士民捐助代为上缴。光斗等最终因此被归还骸骨,世人称道他们的行为,赞誉他们为范阳三烈士。台垣及巡抚交替上奏章推举他,推辞不起就职。孙承宗准备上疏请奇逢以职方来辅助军事,后来尚书范景文想聘为辅助筹画,都推辞不去。当时,京城附近盗贼横行,奇逢率领家人到易州的五峰山,他的门生亲友跟从相互保护的有数百家。奇逢部署防守抵御,此时教书育人也未曾停息。顺治二年,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问品行可以相比元代的许衡、吴澄,推荐他执掌国子监,奇逢以有病推辞。七年,向南迁徙到河南辉县苏门,九年,工部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奉送,于是率领子弟躬耕于此,四方来学习的人,也给其授于田地来耕种,他们居住的地方形成村落。居住在夏峰二十五年,屡屡征召都不起来应召。

    顺治元年(1644年)60岁

    明亡后,由于故园被清军圈占,孙奇逢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。夏峰村位于辉县苏门山下,紧靠名泉百泉,山清水秀,地僻清幽。工部侍郎马光裕赠以田庐,孙奇逢从此隐居夏峰。此间清廷多次征诏,甚至以国子监祭酒之职相聘,均遭拒绝,时人尊称其为“征君”。

    康熙十四年(1675年)92岁

    孙奇逢去世,年九十二。河南河北学者在百泉书院祭祀他。道光八年,从祀文庙。奇逢弟子甚多,而新安魏一鼇、清苑高鐈、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。到家门问答,一鼇为最多。睢州汤斌、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,汤斌自己有传记。


    【原文出处】: 百度百科